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劉亮:是規范,更是契機
發表于: 來自:暖通家
無疑,4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《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》,吸引了諸多行業人士的目光。其中規范明確,建筑要強制進行碳排放計算,而這勢必將對現有的暖通系統設計產生一定的影響。劉亮認為,此前的規范提到建筑節能率時經常是靜態基準的百分比節能描述,相當于在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建筑能耗水平來做比對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,建筑中暖通空調的使用方式南北區域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,空調和采暖的使用率都大大提升了,所以節能率的比對方式也要與時俱進。新規的出臺對于暖通行業而言,是新一次的規范,但更是發展的契機。

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設計院 教授級高工 劉亮
新規第2.0.5條規定,新建、擴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均應進行建筑節能設計,建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、建設方案和初步設計文件應包含建筑能耗、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報告。對此,劉亮表示:“這對于碳排放的計算規定的更加細致,建筑節能降碳,直接與建筑的單位面積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多少數值相關聯。實際上就意味著暖通作為多數公共建筑建筑碳排放的重點,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注重系統設施性能的提升,還要注重各種各樣影響碳排放的關鍵節點設計。”
劉亮認為,新規對暖通行業的設計,將帶來不止以下多個方面的影響:
第一,強調不同的建筑類型、不同的建筑功能,要因地制宜并根據具體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暖通設計,只有這樣的設計方式,未來才會越來越有市場。
第二,按照新的規定為導向的目標要求,這意味著設計單位傳統的設計方式、工作量都將發生較大的變化,如果碳排放的計算不達標則不能繼續進行,反過來還要重新修改設計。
第三,新規比較契合國家提出的“雙碳”戰略,對暖通設計人員來講,燃氣鍋爐、直燃式供冷這些直接碳排放比較大的系統形式,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相對受到限制。建筑需要更多地考慮使用可再生能源,比如各類的電動高效熱泵來供熱制冷。
第四,此前的暖通規范,對電力這種直接應用到采暖與加濕的設計要求相當嚴格,但是新規范在某些特定場合并不排斥用電直接采暖或者加濕,使電力運用有了更大的適用性和靈活性。如果采暖與加濕使用的是綠電,反而有利于減少碳排放。
第五,以前建筑行業的運維管理比較粗放,部分原因也是設計資料在建筑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上,很少能做出明確細致的說明,新規的出臺有助于促進建筑從前端生產到后期設計、建造,以及運維管理全產業鏈的貫通。進而到實施階段,管理人員通過對設計理念的充分了解,知道怎樣在運維管理中將綠色低碳的設計理念貫徹和優化,這樣對建筑節能降碳將有實實在在的好處。
此外,劉亮表示,新規中對部分產品的能效描述與規定有了某些改變,比如此前很少提到水冷多聯機的IPLV,這次新增了該產品的規定限值;再有,將制冷綜合性能系統的IPLV(C)更改為全年制冷綜合性能系數APF,對于冷水機組、熱泵系統、多聯機等冷熱源設備機組效率的要求,大都進行了全面的提升。
而針對這樣的改變,劉亮也做出了分析:“對于能效要求的全面提升,往往會增加建筑的初投資,但是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來看,這樣可以在后期的運維階段更多地降低碳排放。另外,這對暖通制造企業也是一次考驗,會促進企業加快產品更新迭代的腳步,淘汰能效落后的產品,從暖通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是利好。此外,在新規出臺之前,有些項目可能會過分追求低投資而選用價格較低的產品,新規將促使制造企業從供給側向需求側加快轉變,促進暖通行業結構升級調整。”
- 下一篇: 浙江中廣電器集團袁曉軍:低碳的底氣
- 上一篇: 熱立方連續三年中標煙草烘干采購項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