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20萬個5G基站崛起!如何解決建設難點,答案在這里
發表于: 來自:依必安派特

4G改變生活,5G改變社會,隨著5G網絡的逐步落地,各地也在積極建設5G基站,相信要不了多久,大家就都可以用上5G網絡啦~
最近,更有一條新聞振奮人心:截至3月底,全國已建成5G基站達19.8萬個。此時,距離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,還不到一年的時間,以5G為首的“新基建”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“遍地開花”。據工信部消息:2020年,希望新建50萬個5G基站。4月8日,中國移動、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也聯合舉行線上發布會,發布《5G消息白皮書》,宣布共同啟動5G消息業務。

什么是5G基站?
5G基站是5G網絡的核心設備,提供無線覆蓋,實現有線通信網絡與無線終端之間的無線信號傳輸?;镜募軜嫛⑿螒B直接影響5G網絡的部署。在技術標準中,5G的頻段遠高于2G、3G和4G網絡,5G網絡現階段主要工作在3,000-5,000MHz頻段。由于頻率越高,信號傳播過程中的衰減也越大,所以5G網絡的基站密度將更高。

5G基站是如何建成的?
5G基站系統主要由BBU(base band Unite,基帶處理單元)和AAU(Active Antenna Unit,有源天線單元)組成。BBU的主要作用,是負責基帶數字信號處理。AAU的主要作用,是將基帶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,然后調制成高頻射頻信號,再通過功放單元放大功率,通過天線發射出去。

5G基站的建設有何技術難點?
難點一
隨著5G的到來,數據流量需求猛增,網絡負荷大幅增長,由于5G傳輸速率將成倍提升,5G基站將處理海量數據,且隨著5G業務的不斷發展,5G基站BBU的計算功耗將逐漸上升。從整體功耗來說,5G基站最大功耗約為4G的3到4倍。因此,5G設備功耗以及散熱是擺在運營商和設備商面前的一個嚴峻挑戰。
解決方案:高效節能
AxiForce緊湊型風機的葉輪和外殼經過了空氣動力學優化,整體性能更為出色。在背壓為285Pa,工作點為108m³/h時,尺寸80mm的AxiForce的效率可提高至42%。

難點二
5G基站承擔著處理和傳輸海量數據的重任,數據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熱。為保障設備在恒溫下運行,不因為溫度過高而宕機,制冷系統要不間斷地為基站降溫。
解決方案:強勁散熱
面對越來越“燙”的基站,依必安派特全新AxiForce緊湊型風機可為5G基站的BBU提供更為強勁的風量進行散熱。它專為高背壓(最高1,400Pa)的應用而設計開發,具有較陡的性能曲線,馬鞍區的高度幾乎是上一代風機的兩倍,盡管背壓較高,卻能產生更大的風量,并在應用中實現卓越的性能提升。
難點三
對于裝配密集部件的BBU和機柜來說,安裝空間非常有限。
解決方案:非常緊湊
新型AxiForce軸流風機基于廣受好評的S-Force系列設計,最小尺寸僅為80mm,緊湊的設計使其適用于狹窄的安裝空間。
RadiCal DC離心風機的EC外轉子電機與葉輪集成于一體,使其適用于緊湊的安裝空間。葉輪與空氣動力學優化的導風圈一起,構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系統。

難點四
BBU內含有大量電子元器件、以及系統集成度和電磁敏感度高的電子控制單元,這些電子單元在運行中產生的電磁干擾將直接影響到5G基站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解決方案:EMC認證
新型AxiForce軸流風機可選符合DIN EN 55032 B級、滿足更嚴格EMC要求的版本,可有效防止電磁傳導和電磁輻射,為5G基站的持續運行提供可靠的保障。
難點五
某些微基站將安裝于市中心甚至于室內,因此噪音需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。此外,5G基站的功率密度相對于4G基站更高,因此為降噪帶來了更大的難度。
解決方案:低噪音
AxiForce緊湊型風機的葉輪和外殼經過了空氣動力學優化,整體性能更為出色。尺寸80mm的AxiForce軸流風機比上一代產品的噪音降低了7dB(A)。
難點六
某些宏基站將安裝于熱帶、深谷或高原地區等戶外惡劣的環境下,因此要求產品具有比較高的防護等級。
解決方案:防護等級可選,可靠性高
我們的風機必須在嚴苛的氣候環境下進行長期運轉監測,此外,風機還需經受各種嚴苛的測試檢驗,包括熱循環/濕度試驗、鹽霧試驗、HALT試驗(高加速壽命試驗)、沖擊和振動試驗等,以確保產品能適應各種惡劣的氣候條件。AxiForce軸流風機以及Radical離心風機具有超強的環境耐受性,可選防護等級IP54和IP68,此外,它還通過了30天的鹽霧試驗,產品可靠性非常高,它為基站的電子設備提供了穩定的散熱,確保它們處于穩定的低溫狀態,盡可能地降低組件故障的風險,并延長系統的使用壽命。
5G時代即將來臨,我們需要5G,更需要綠色的5G。依必安派特創新型節能高效的通風解決方案讓5G設備能效更高,運行更安全,讓我們一起解碼5G美好新生活的謎底。
- 下一篇: 董明珠再次化身家電行業“守夜者”,真正受益的是……
- 上一篇: 思科制冷,在疫情中乘“機”奮發